未登入
回商品列表
已放入購物車
加入到收藏匣
近代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實錄叢書 /套裝5冊/ 9787560858395 全面介紹了外灘地區四處七幢歷史建築以及鄔達克先生舊居的保護修繕經歷和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分類位置木工/建築/室內設計裝修
商品代碼9787560858395
簡要說明ISBN:978756085839
分類:建築/室內設計/人文
裝訂開本:28 x 22.8公分
卷冊數:平裝5冊 共約 773頁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5/06
上海住總集團建設發
一般價 4680
會員價 2500
件數
訂購
※ 本商品買 1 件 免運費,本商品獨立計算免運,不列入與其他商品一起計算免運
貨運方式:
宅配通
7-11取貨付款
付款方式:
綠界線上刷卡
ATM轉帳
金融匯款
http://www.8389.com.tw
結帳
0

【近代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實錄叢書 套裝5冊】9787560858395 

全面介紹了外灘地區四處七幢歷史建築以及鄔達克先生舊居的保護修繕經歷和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復源: 外灘源33專案工程紀事/

感悟●行動: 中山東一路15號保護修繕工程實錄/

追憶:中山東一路6號修繕改造工程回顧

為了大過先前的榮耀: 聖三一堂保護修繕工程實錄

向大師致敬: 鄔達克 舊居修繕紀事 (簡體書)

其中並運用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對建築歷史的相關事件也作了一定深度的描述。 這些建築的建成年代久遠,建築類型多樣,使用過程中又曾經遭到破壞,周邊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對建築又產生了各種影響,大大增加了修繕工程的難度。這些工程都可以成為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的典範。 (鄭時齡先生 撰序)

編著: 上海住總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歷史建築保護研究室/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06 平裝5 28 x 22.8公分  簡體書

定價: 4680 優惠價:2500 免運(7-11到付)

1.外灘源33 講述外灘源核心區域的修繕故事。 2.外灘15號: 外灘第一幢古典主義建築,是當時從設計、材料到施工均能與歐洲建築相媲美的建築。在她建成110年以後又重新煥發了出她的光彩。 3.外灘6號: 講述外灘沿街現存最古老建築脫胎換骨的故事。 4.聖三一堂: 曾經是遠東*別的教堂,曾經遭受了非凡的改擴建,而今輝煌重現。 5.鄔達克: 一個將畢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築留在上海的;曾經設計了當時遠東最豪華的醫院、遠東第一高樓的建築師為自己建造的房子裡有會有什麼奧秘?

8幢上海歷史保護建築的調研、設計及修繕全過程為實例,描述了當前歷史建築的一部分修繕技術和工藝手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單位對歷史建築修繕施工的熱忱和獨到見解。可作為其他歷史建築修繕施工單位的借鑒,也可以使歷史建築修繕設計人員對修繕技術和工藝有更多的瞭解,對修繕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叢書中所有施工圖片,均來自施工第一線。

本叢書第一輯主要涉及外灘風貌保護區。其類別涵蓋了:建築群、全專案修繕(從建築加固到修繕再到精裝修)、全面恢復外牆歷史原貌、遺址複建、磚木結構及結構替換;公共建築、宗教建築、金融建築及住宅等。

《近代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實錄叢書》

1.復“源”——“外灘源33”專案工程紀事

上海外灘是上海歷史上最著名的地標。這裡濃縮了中國近代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變遷的記憶;這裡是上海人為之驕傲的地方。而“外灘源”這個新生的地名,成了具有歷史感的時尚名詞。

《復“源”》一書正是介紹了“外灘源”的核心區域——“外灘源33”項目內四幢歷史建築修繕的歷程。作者以第一人稱帶著讀者走過這些建築從而引出這些建築前世今生以及修繕恢復過程中主要環節

本書採集了作者單位對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建築進行保護和修繕的真實記錄。這裡面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努力,也彙聚了他們在歷史文物建築保護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專業人士借鑒、收藏

“外灘源33”基地位於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外灘文物建築群建設控制地帶中。而這個保護修繕工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項目。其中的原英國領事館主樓和原英國領事館官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灘建築群中的主要項目,而教會公寓和新天安堂則是一般的保留歷史建築。當時的業主上海外灘源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地面文物管理處領導慧眼識珠,充分認識到這一組歷史建築的價值,因此將四個項目打包成“上海外灘建築群中山東一路33號等四幢歷史建築修繕及環境整治”並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施工。在工程尾聲時,原不在專案之內,由其他單位按批准規劃拆除中的划船俱樂部被緊急叫停之後的復原工程又被增加進了本項目。

這個工程中,上海住總集團先後承擔了原英國領事館主樓、官邸的修繕、新天安堂的複建和划船俱樂部的復原任務。由於這些建築的建成年代久遠,使用過程中的破壞,加上周邊地下設施建設而不得不對這些建築進行加固的因素,使得整個修繕工程的難度增加了許多倍,但最終還是憑著他們全身心地投入,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英國領事館主樓是建成於1873年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具有明顯的殖民地外廊建築的特徵,是上海外灘建築群中年代最久遠但保存最完好的一棟近代歷史文物建築。這次修繕中,恢復了所有外立面的歷史原狀;室內也基本恢復了歷史空間和平面佈局,恢復了建造於1870年的二層西側的原法庭空間,拆卸並原位恢復了底層走廊的地磚,保護並修復了主樓和西入口花崗石樓梯;對建築外立面和室內壁柱花飾、石膏天花、壁爐、門窗套等特色裝飾進行了全面修繕。

英國領事館官邸建成於1884年,建築風格較主樓更為華麗,清水磚外牆,外廊有外灘建築中較少出現的科林斯柱飾,底層鋪地則是與之相呼應圖案的地磚和馬賽克;建築內部的柱頭多採用愛奧尼克柱飾。這次修繕中,全面恢復了建築外立面的歷史原狀,還原了建築的外廊形式,恢復了建築的室內空間和平面佈局。剷除了覆蓋於外牆面上的水泥粉刷,完全恢復了清水外牆面、修復了殘損的石質構件和柱飾,拆卸並復原了進廳和走廊的地磚和馬賽克,原位保護並修繕了木樓梯、木樓板、入口玻璃磚天窗;修復了所有的室內特色裝飾。

新天安堂是建成於1886年,由英國著名設計師道達爾設計的一座著名教堂(該建築師之後又設計了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教堂的內外牆都為青紅磚相間的清水牆;其貼牆扶壁以及窗戶的尖劵均為典型的英國早期哥特式風格;帶有精美線腳的磚柱、大跨度磚拱和清水牆面渾然一體;木屋架和鐵質波形瓦則代表了當時的流行;其高達33米的鐘塔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可惜的是2007125日的一把大火,使得這座極其精緻美麗的教堂僅剩下了四壁殘垣和一堆廢墟。為此,作者單位的設計和施工人員在精確測繪、現場取樣和電腦模擬的基礎上,用了將近7個月的時間對新天安堂按歷史原貌進行複建。

划船俱樂部是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始建於1903年的坐落於蘇州河口的一座建築。主樓原為二層建築,清水紅磚飾面,英國維多利亞式坡頂上有一座巴羅克裝飾風格的鐵質涼亭;主樓東翼為船庫,20世紀90年代建造吳淞路閘橋時被拆,主樓西翼是上海歷史上第二座游泳池,划船俱樂部是上海保存至今最早的體育建築之一,是上海近代划船、游泳等體育運動的發祥地,也是外灘源歷史最為悠久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該建築的主樓後加建為四層,清水牆被粉上了水泥砂漿,游泳池也早已廢棄,原規劃是將該建築拆除後作為城市綠地。幸得上海一批保護專家的疾呼和文物管理部門的奔走,在游泳池和主樓上部二層已被拆除的情況下得以餘生。後來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對划船俱樂部按歷史原樣進行了復原。 

2. 感悟●行動  中山東一路15號保護修繕工程實錄

本書從兩個層面講述了最近一次保護修繕過程。一個是作為施工單位如何主動的去瞭解建築歷史,主動去理解那些古典主義的、新藝術運動的元素,去讀懂當時在首創的新技術的運用;第二個層面是在充分理解和瞭解的基礎上,對該建築進行了全面的保護和修繕。書籍選擇了幾處重點的有特色的部分進行了施工過程和工藝步驟的描述。

本書的第一部分“感悟”,是施工單位對這座作為重要文化遺產的建築用“心靈”進行的解讀和認識,包括對時代背景、建設環境、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認識。許多人對此並不理解,認為施工單位只要按圖施工就行,對建築歷史和價值的研究工作完全可以由設計單位或研究人員來做。然而,只有對所要保護的物件研究越透,對其價值的認識就會越深;對其價值認識越深,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就會越強,保護的方案就會更具針對性,施工管理和操作就會更認真仔細,保護的效果就會更加符合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和要求。

正是施工單位深切體會和認識到了這座建築非同尋常的價值和地位,才使他們產生了用“行動”來自覺保護遺產的動力,才使他們有了將保護作為一種社會責任的使命感,才使他們有了從“被動保護”到“主動保護”的積極性,才有了與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一起對這件藝術精品進行“合力保護”的自覺行動。這就是本書的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

這不單單是一本講述保護修繕過程的記錄,而是可以作為其他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典範的資料集。

3. 追憶  中山東一路6號修繕改造工程回顧

在外灘沿街面的建築中有一幢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建築,它就是中山東一路6號——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又是我國第一個商辦銀行。

本書對該大樓的修繕改造過程進行了回顧,對建造的年代進行了再次考證,對“建芯換膽”的結構替換的概念進行了較完整地描述,這種經歷多年後證明成功的結構替換方法對類似改造項目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

2003年,是上海市正式頒佈《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的第二年,上海市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設計和施工管理格局、設計和施工資質管理制度以及招投標等市場准入制度尚屬剛剛起步階段。作者單位以對歷史建築高度負責的態度投入工作。面對這巨大的挑戰,作者單位的專案部和設計公司的同志在主管領導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從設計方案到施工方案,一次次的討論研究、修改完善,儘管最初的方案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稚嫩,那麼的粗糙,但是在專家和有關部門領導的指點和幫助下,方案終於一點點地成熟。

在整個設計、施工的過程中,我們根據保護要求,設計了利用原建築結構體系作為支撐,在建築內部避讓開原結構承重牆後新建一個新的(包括新老結合的基礎在內的)結構體系,並最終將不安全的原結構進行替換的設計方案。在經過專家論證以後,通過精心的組織和施工,使這一設計方案得到了完美的實施,並獲得成功。還節約了設置臨時支撐的時間和費用。改工程先後獲得了上海市和全國多個獎項。

4. 為了大過先前的榮耀  聖三一堂保護修繕工程實錄

本書記錄了整個修復過程中,施工單位對原建築的歷史沿革和風格進行深入的理解,通過收集和對比的相關歷史資料,瞭解建築形式特點與基督教教義的聯繫;並在過程中如何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盡最大可能按設計意圖,結合時代背景,“修舊如舊”,而不至於偏離原有建築的風格氣質和宗教內涵;充分保護文物建築所具有的歷史、藝術、科學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價值,從而達到恢復其歷史風貌的目的的一些做法。

先知有言:“這殿后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而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修繕後的聖三一堂“大過先前的榮耀”。

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講述了教堂建造歷史、設計師及其主要作品以及該教堂在人文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和科學技術價值;第二章是講述整個修繕過程。分為拆除、修繕和復原三部曲。本書用大量篇幅記述了如何拆除後期搭建且已經融入整個建築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插層;如何恢復已經被拆除的磚拱和鐘樓的尖塔;還對環境整治和如何對傾斜的石柱進行糾偏、對從清水磚牆、石材的修繕到木門窗、屋架屋面的修繕和室內地磚、小聖堂、洗禮間的恢復進行描述。書籍對各個分項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和關鍵、重要部分進行的描述,將使讀者完全可以通過本書瞭解整個施工過程。第三章再現輝煌主要是修繕後各個部位、視角的照片

本書作者沈三新先生是上海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與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該書是在沈三新先生在市文物局舉辦的專業人員培訓班上講課中一個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擴充編寫的。是對文物建築修繕的一般性原則如何在施工實踐中如何運用的生動的實例。

5. 向大師致敬  鄔達克舊居修繕紀事

本書是在2013年編寫的內部交流資料基礎上編印的,是一部與我們經常見到的修繕記錄不同的著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和一段段令人難以忘懷的親身歷記。書籍從鄔達克舊居屋頂上幾隻飛翔小鳥的雕塑入題,簡述了他的生平和在上海的作品,並根據現有資料對鄔達克為自己設計的三處住宅進行了探究。在講述保護修繕的“固巢護灣”章節從修繕前的破損情況到木結構加固、屋頂及煙囪等建築修繕;從室內地板、護牆板到天花以及原有木梁等構件的修復,完整展現了整個保護修繕的過程。

由於鄔達克舊居是以民間資本為主進行的修繕工程,由於投資者的一些考慮,對一些非重點保護部位進行了裝飾裝修。本書也對此現象進行了描述,供大家對這種保護利用的關係進行探討。


商品提問
我要留言


版權所有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8389松風圖書陶藝
電腦版  |  手機版
執行速度:0.016